杏耀登陆测试_药物合成工艺的基本流程

      发布在:杏耀代理注册, 杏耀测速登陆      评论:0 条评论

第一部分:研发型工艺研发流程总结

研发型的工艺,更注重的是路线的选择和工艺路线的打通(改进反应或后处理的方法,不再像药化那样需要过柱等不适合放大生产的纯化手段)。经过药化合成和初步活性测试,初步筛选出活性好的化合物后,有希望进入临床的。会由工艺部门进行目标化合物的工艺研发。

为临床前的研究提供纯度、晶型等合格的产品即可,(100-1000g级别)。

1.首先,会参考药化合成路线,并查阅文献,以期初步找到适合工艺的路线。

2.基本路线确定后,就是对每一个中间体合成方法的优化。

  1)一个反应,要想从最初的反应完毕低纯度、后处理需要过柱等不适合工艺生产的纯化手段的、收率低,做到不需要过柱、反应转化率高、纯度高、杂质少并且小,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过程。但是如果做到了,相信你心理一定会有一种成功喜悦的。

2)想要做好工艺,不仅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还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第一,要先分析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只有知道了机理,才能知道如何去改进操作,以期减少杂质的产生。初期,在反应杂质比较多的时候,最好是有LCMS等的分析。对于主要杂质,需要的话可以分离(过柱子、刷flash、走Prep-HPLC等)出来鉴定一下(LCMS& NMR)。

第二,根据机理,来确定如何投料,到底是先加A,再滴加B,还是反着滴加。基本确定后,就可以开始筛选温度、反应投料比例(一般第二个底物1.1-1.5eq.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少加吧)、溶剂、催化剂/碱等。基本这些都筛选好了,反应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相信我,每一个反应都是有灵魂的,它到底需要何等的配比需要你慢慢去发现,去琢磨。

第三,就是要考虑后处理了。反应如何淬灭,用何种溶剂萃取,何种溶剂洗涤,用多少量的溶剂来保证水相损失在可控制范围。(淬灭,根据反应类型不同,特殊性选择,不做过多说明了,一般用到了,百度就行。对于溶剂,我个人其实很喜欢IPAc,感觉这个溶剂真的是一个很强大的溶剂。对于水相,我想提一下,饱和氯化钠溶液,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不错)。此处,不得不提一个重要词汇,结晶打浆。结晶,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工艺的灵魂了,结晶真的是一门艺术。要想不过柱子,来拿到比较纯的产品,(对于是固体的产物)结晶是首选。一般情况,结晶出来的产品都是很纯的(好的话纯度一般99+),晶型也好。这里一般还是需要筛选结晶溶剂和结晶溶剂比例的,当然还有温度。一般的操作都是选一个中等溶解度的溶剂作为良性溶剂,一般加1个体积溶解,然后滴加不良溶剂(2-5体积),使之析晶,过程中可以加入晶种,降低温度来帮助析晶。注:对于结晶,此处不详谈了,之后会有详细的经验总结)

第四,拿到干净的产品后,就是考虑收率的问题了,这就是需要细致的去考虑各个操作了,比如溶剂用量,水相残留,结晶后结晶母液残留等等。到这里,对于一个步骤的工艺,基本就成型了。

3. 当然,必须提及的是,分析是工艺的眼睛,这个眼睛一定不能太菜。只有及时可靠的分析数据支撑,才能清晰的了解改进操作到底是不是有利于反应,该如何继续前行。

此处,作者暂时就想到了这么多,之后会持续性补充进去的。

杏耀登陆测试_药物合成工艺的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生产型工艺研发流程总结

药物研发进入临床一期,此时需要大量的产品来满足临床研究,就需要对工艺进行详细的研发及优化,以期能够在工厂生产(1-100kg级别)。进入临床二期三期,就需要对工艺进行深一步细致研发,要求工艺简单、稳定、规范化,以达到最后的商业化生产。

1.工艺从研发优化到生产的基本流程

1)           所采购的主原料是否正确, LCMS1H NMR进一步鉴定确认。按照产物分析方法,测定其纯度、重量含量,以及杂质大小和位置。

2)           辅料以及用到的溶剂按照产物分析方法进行定位。

3)           若反应产生比较大的杂质,则需要从结构上分析反应机理(一定要知道反应机理,并大概写出可能的副产物),并改进。

4)           通过过柱等手段首先拿到较纯的产品,送分析做定位和标准品。

5)           要求分析人员开发合适的方法。

以上工艺研发初期准备工作完毕。

6)           开始筛选溶剂、温度、催化剂、碱等条件,优化改进工艺条件。

7)           筛选后处理萃取溶剂。

8)           测试产物溶解度(后续会详细介绍具体操作及方法),并初步确定结晶方法。

9)           基本工艺确定以后,书写工艺研发报告(包括实验具体操作细节)。

10)       根据研发报告,送由安全分析部门做工艺安全评估,并出具工艺安全性评估报告(内容如:DSCC80RC1等的测试)。

11)       进一步优化工艺,并作稳定性实验,采集相应数据。如:延长反应时间的稳定性,如果有滴加操作,要有延长滴加时间的稳定性、如有萃取,要有分层稳定性、后续有浓缩要有浓缩稳定性、如有打浆,要有打浆稳定性,等等。

12)       工艺优化完毕确定后,要书写简要的研发分析报告,并转交分析人员,完善后,工艺分析方法报告转移至工厂。

13)       工艺研发报告、工艺安全性评估报告、工艺分析方法报告均转移至工厂后,要书写批记录(母本起草)。通知工厂项目工程师,预定安排生产用反应釜。

14)       工厂生产。

2. 工艺研发及优化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1  研发要注意工艺的PMI,一般好的工艺要求PMI低于5020-30为佳。反应体积最好小于10V,若大于10V,则最好再继续优化一下,特殊的反应除外。

2对于反应中控点控制,一般要求原料要小于1%。每一步的杂质越小越好,越少越好。对于主要杂质,一般都要求做杂质鉴定。对于APIHPLC中大于0.02%的杂质都要求做杂质分析,鉴定结构。特别是最终产品。(之前做过一个项目,最后一步,产品是一个盐,在成盐过程中,所用的酸和溶剂甲醇酯化了,最后结晶完毕,产品中残留了约0.8-1.5%的该酯。在第三批生产中,因为中间出了小问题,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导致这个杂质酯出现。该酯这实验室小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因为量小,时间短,并没有检测到,包括客户的小试实验也没有这个杂质。该酯经检测验证,测试PGI(基因毒性)显示不合格。而这个东西,尝试了很多方法死活除不掉,结果这50kg的料就废了。最后邮寄给客户,不知道他们怎么处理了,反正很生气,反正这个项目后续的生产不给做了。)

3在生产选择反应釜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核算自己反应和后处理体积数,以便选择合适的反应釜,避免生产中途碰到尴尬的问题。(一次生产中,我们生产反应体积7V,后处理体积40V,投料20kg。由于工厂反应釜安排比较紧张,结果最后给安排了一个3000L的反应釜。大家都没有想太多,这个小细节没注意,生产投料完毕,加完溶剂发现,最小搅拌体积都在200L,搅拌桨根本搅拌不到,瞬间慌的一批。好不容易通过反应釜底阀通氮气鼓泡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又发现温度计探头探不到,瞬间心都凉凉了。好在是低温,工艺做的比较好,工艺比较稳定,根据经验和上面温度计测控的数据,硬是反应完毕了,也没有变质。)这可见,做工艺要注意各种细节,前期研发的一个小细节,可能在生产中就问题百出。也说明把工艺做的稳定的重要性。

4对于使用不锈钢反应釜的反应,一定要做不锈钢腐蚀测试。在小试反应中加入不锈钢片,验证反应有没有问题,查看不锈钢片有没有被腐蚀。

5  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反应,比如忌氧忌水反应,确定是氮气置换还是要鼓泡,或者要使用高纯度氩气。

6  对于一些危险反应,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章程,比如含氰基化合物,叠氮化合物,恶臭化合物,剧毒化合物,强腐蚀性化合物等。

7对于打浆的产品,需要选择过滤方式,是压滤还是甩滤。对于甩滤,最好不要使用正庚烷等低沸点易爆的溶剂。曾经看见过甩滤溶剂是正庚烷的,那么大的钢结构炸了。想想都害怕。 

 

研发型工艺和生产型工艺,首先明显的差别就是数量上的差别了。其次就是前者不需要太细致,而后者则需要很细致的去研发,特别是各种稳定性数据的收集。

Responses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