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测速代理_萝芙木属植物药理活性和单萜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发布在:杏耀代理注册, 杏耀测速登陆      评论:0 条评论

杏耀测速代理_萝芙木属植物药理活性和单萜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要:萝芙木属植物中的蛇根木是印度传统草药,目前萝芙木属植物成为中国常用南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精神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对国产萝芙木属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药理活性、萝芙木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合成途径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萝芙木属植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萝芙木属Rauvolfia Linn. 植物在中国历代本草和医学书籍中未见记载,其药用价值记载最早见于印度古药方手册《遮罗迦本集》,如利用萝芙木属的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tina (Linn.) Benth.ex Kurz. 治疗发热、蛇咬、精神类疾病等[1],印度也是最早发现蛇根木生物碱有镇静和降血压作用的国家[2]。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开发国产萝芙木属药材资源,并在1958年用萝芙木总碱生产出降压药降压灵(Verticil),疗效好于印度进口的寿比南(Serpina)。现在萝芙木属植物已是我国常用南药之一。本文对国产萝芙木属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药理活性、萝芙木单萜吲哚生物碱的合成途径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萝芙木属植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源种类及分布

萝芙木为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的总称。萝芙木属植物多分布于中国、印度、越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植物志》1977年版第63卷中列出了萝芙木属的12种植物(表1),其中包括萝芙木的1个原变种和3个变种:萝芙木(原变种)、药用萝芙木、倒披针叶萝芙木、海南萝芙木。此外,萝芙木还有1个常见的变种是红果萝芙木,也有文献认为红果萝芙木只是1个变型R. verticillata (Lour.) Baill. f. rubrocarpaH. T. Chang. mss.[3-6]。而《中国植物志》1995年英文修订版则只列出了7种萝芙木属植物:四叶萝芙木、蛇根木、古巴萝芙木、催吐萝芙木、吊罗山萝芙木、萝芙木、苏门答腊萝芙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RoyalBotanic Gardens, Kew)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联合编制的The Plant Listhttp://www. theplantlist.org)收录认可的萝芙木属植物有242种,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除红果萝芙木外的其余萝芙木属物种;然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BGCIhttp:// www.bgci.org/plant_search.php)认可的萝芙木属18个种中只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5种,即四叶萝芙木、蛇根木、古巴萝芙木、催吐萝芙木、苏门答腊萝芙木;此外,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服务(USDA-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erviceNRCS)的植物数据库(PLANTS Databasehttps:// plants.sc.egov.usda.gov)收录的20种萝芙木属植物中,也只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3种,即四叶萝芙木、蛇根木、催吐萝芙木[3]

我国萝芙木属植物多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其中广西境内有9种,即四叶萝芙木、蛇根木、催吐萝芙木、萝芙木(原变种)、药用萝芙木、海南萝芙木、云南萝芙木、风湿木/阔叶萝芙木、红果萝芙木[7]

目前主要认为四叶萝芙木、蛇根木、催吐萝芙木、萝芙木、云南萝芙木有药用价值[3],但后来发现吊罗山萝芙木、霹雳萝芙木、倒披针叶萝芙木、海南萝芙木、阔叶萝芙木的根中也有生物碱活性成分,萝芙木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

2  药理活性

萝芙木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最初以利血平(reserpine)的降压作用和阿吗灵(ajmaline)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1,2,8-10],但二者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多[11-13]。目前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是根据萝芙木已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开发新药以替代有副作用的传统药物[14],或研究其作用机制[15];另一方面是探寻萝芙木对癌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作用[16-19],研究物种以蛇根木和催吐萝芙木为主。

2.1  抗精神障碍类疾病活性

与常见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氯丙嗪(chlorpromazine)相比,催吐萝芙木根皮提取物能够减少小鼠运动失调,不改变其探索行为,且只在高剂量时才可降低小鼠的自主运动行为。其中的活性成分鸡骨常山碱(alstonine)既能显著缓解焦虑,也不像常规抗精神病药物那样引起惊厥反应,表明其在精神类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20-21]

研究还发现,催吐萝芙木根皮中皂苷成分(三萜皂苷为主)比生物碱成分(利血平为主)有更好的抗抑郁效果。通过比较正常CD1小鼠及莨菪碱诱导的记忆损伤CD1小鼠经生物碱、皂苷处理后的筑巢行为得分、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出现不动行为的潜伏期和不动时间、排便频率,分析小鼠的社交行为和抑郁倾向。结果表明生物碱处理能导致小鼠抑郁,而皂苷处理能抗抑郁,而且这2种成分对记忆损伤小鼠的抑郁行为分别具有加剧和缓解的作用。催吐萝芙木根皮中皂苷类成分的这种显著抗抑郁作用值得关注,有望开发成新药[22]

在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催吐萝芙木为常用的止痛、抗焦虑、抗痉挛、镇静、抗抑郁等精神类疾病的药用植物,通常将其根煎煮后滴鼻使用[23];而且作为一种低廉易得的传统和替代药物,催吐萝芙木低毒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能够缓解发展中国家药物短缺的问题[23-24]

2.2  抗寄生虫活性

针对血吸虫病的治疗目前只有一种驱虫药物吡喹酮(praziquantel),而且其只对成虫有效,因此有必要研发安全有效的抗血吸虫药物。研究发现催吐萝芙木茎皮和根的乙醇提取物能在体外有效杀死曼血吸虫Schistosomiasis mansoni Sambon的尾蚴和成虫。在培养2 h后,萝芙木茎皮提取物对尾蚴的最小致死浓度为62.5 μg/mL,最小有效浓度为31.25 μg/mL,而根提取物对尾蚴的最小致死浓度为250 μg/mL,最小有效浓度为125 μg/mL,表明茎皮提取物的作用效果好于根提取物。2种提取物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血吸虫均有效,且体外毒性实验表明其细胞毒性较低。这些结果表明催吐萝芙木茎皮和根提取物是潜在的抗血吸虫药物[25]

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 Bickel病能够致盲,而盘尾丝虫对唯一的治疗药物伊佛霉素(ivermectin)已产生了抗性,需要开发新药。实验表明催吐萝芙木的有机溶剂(80%乙醇、正己烷、氯仿、醋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均有抗丝虫病活性,能够使活动的盘尾丝虫僵化不动,抑制程度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且不同提取液在不同时间的IC50也不同,在作用48 h时除醋酸乙酯外其余提取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低于6.25 μg/mL[26]

2.3  抗糖尿病活性

Pathania[27]编制了蛇根木结构数据库Serpentina DBhttp://home.iitj.ac.in/bagler/webservers/Serpentina DB/,并利用该数据库从萝芙木提取物中筛选得到了糖代谢通路中关键限速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的有效抑制剂indobine,可作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候选活性化合物。

蛇根木的甲醇提取物既能治疗糖尿病又能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饮用催吐萝芙木叶和酸橙Citrus aurantium Linn. 果实煎煮的茶叶4个月,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降低,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但二者比值不变,肌纤维中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变化,但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水平降低,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上升,而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28]

研究发现,蛇根木根的水-甲醇提取物对ip 150mg/kg四氧嘧啶诱导的1型糖尿病雄性白化小鼠有很好的降糖和调脂作用。该提取物50100150 mg/kg处理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增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且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高剂量(150 mg/kg)时,其降糖调脂的效果略优于格列本脲5 mg/kg。蛇根木的这种降糖调脂作用能够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患冠心病的风险[29]

2.4  抗癌活性

萝芙木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早在1950年即发现了利血平的体内抗癌活性,能抑制小鼠肿瘤细胞的增殖,但由于其较高的毒性而没有被用作抗癌药物。后来的研究发现利血平对于既有高血压又有癌症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很好的癌症化疗制剂[15]。另外,在催吐萝芙木的生物碱中发现的鸡骨常山碱具有抗前列腺癌的活性[16]

催吐萝芙木根皮提取物在去除其中的利血平成分后,主要富含β-咔啉(β-carboline)类生物碱。体外研究发现该提取物对多种胰腺癌细胞都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83283 μg/mL,而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毒性很低(IC50553 μg/mL);400 μg/mL的提取物能完全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也能使94%的癌细胞凋亡。该提取物还能增强传统的抗胰腺癌化疗药吉西他滨的作用效果,二者合用能降低达到同样细胞毒性所需的吉西他滨的量。体内研究发现该提取物2050 mg/kg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减少原位移植胰腺癌的肿瘤负荷和肿瘤质量,抑制肿瘤转移,加速肿瘤细胞凋亡,对肝脾肾均无损伤[30]。进一步研究发现催吐萝芙木根皮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均能优先抑制胰腺癌的肿瘤干细胞,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和转移,降低药物耐受性[31]。有研究指出催吐萝芙木根皮中β-咔啉类生物碱抗胰腺癌的主要成分是鸡骨常山碱,鸡骨常山碱还具有抗前列腺癌的活性[17]

2.5  HIV活性

HIV为逆转录病毒,能够有效抑制HIV复制的鸡尾酒疗法无法完全清除HIV,而且长期持续用药会导致耐药性增加,也会产生胃肠道反应、皮疹、骨髓抑制、脂肪重分布、脂类和糖类代谢异常等多种毒副作用,需要开发新的安全低毒且价格低廉的抗HIV药物或疗法[32]

蛇根木中含有的生物碱结构与抗HIV的生物碱如两面针碱(nitidine)、buchapine、吗啡(morphine)等结构相似,且在传统印度医药中也常用于免疫调节,符合用于筛选抗HIV药物的条件。研究发现蛇根木根的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对HIV-1NL4.3的抑制率可达到40.8%,有望成为安全廉价的抗HIV药物[19]。不过,目前萝芙木属植物抗HIV活性的研究还很少深入到药理和病理。

2.6  抗菌及抗氧化活性

萝芙木根的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的感染,亚铁还原能力实验也表明该提取物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9],这种强的抗氧化活性与萝芙木中含有大量的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的酚类、黄酮类、生育酚等活性成分有关[9-10,18]

野生蛇根木根甲醇提取物在0.150.45 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同质量浓度的抗坏血酸,IC500.20 μg/mL,表明蛇根木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33]。蛇根木根的甲醇提取物除了在体外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和保护质粒DNA免受H2O2伤害的抗氧化活性外,体内实验也表明其与大蒜Allium sativum L.、阿江榄仁Terminalia arjuna (Roxb. ex DC.) Wight& Arn.、锐刺山楂Crataegus oxyacantha L.、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 的抗氧化中药组合对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犬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这种抗氧化活性被认为与其含有的育亨宾、阿吗灵、蛇根碱等生物碱有关[34]

2.7  冷冻保护作用

从蛇根木中提取的一种果胶多糖rauwolfian在低温下(−20−40−80 )能够减少白细胞损伤、增加白细胞完整度、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并维持吞噬活性等,推测可能是其多糖侧链含有的大量羟基起到了冷冻保护作用[35]Khudyakov[36]进一步研究了rauwolfian在水-冰晶相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这种冷冻保护作用是由rauwolfian的结构特性决定的,尤其是侧链分枝化程度和中性单糖分子的质量和数量。不过这种冷冻保护作用的研究目前还是以白细胞的超低温保存为主。

3  毒性

利血平比较显著的副作用有致抑郁、强直性痉挛、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常利用利血平诱导制备啮齿类动物的抑郁症[37]、迟发性运动障碍[38]、帕金森症[39-40]等疾病模型。利血平还能引发大鼠和小鼠的乳腺癌和胃癌[41],这些副作用与剂量高低及长期服用有关。

尽管蛇根木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列为7种成人膳食补充剂之一,但是蛇根木对人的安全剂量未知。体外研究发现,蛇根木根的甲醇提取物能促进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活性氧产生,损伤其线粒体功能,导致肾损伤;这种肾毒性具有剂量效应,在200 μg/mL时几乎使HK-2细胞全部死亡。蛇根木对肝脏的影响也有待评估[42]

治疗阿片戒断症状的患者在误服蛇根木粉后致死,其血液和胆汁中都检测到阿吗灵、育亨宾、利血平,推测可能是这3个生物碱对心脑血管造成的影响和药物戒断反应一起共同导致了患者的死亡[11]

总之,萝芙木属植物既有多种药用价值,也有不可忽视的毒性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对其使用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  萝芙木单萜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

4.1  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萝芙木属单萜吲哚类生物碱(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MIA)合成途径中研究较为透彻的是蛇根木中阿吗灵的生物合成途径。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包括主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主要涉及7个关键酶(图1)。

4.1.1 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idinesynthetaseSTR1EC 4.3.3.2  色胺(tryptamine)在STR1的催化下通过Pictet Spengler-type反应与裂环马钱子苷(secologanin)缩合生成异胡豆苷 [3α(S)- strictosidine]。异胡豆苷是目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得到的2 000多种单萜吲哚类生物碱的普遍前体化合物和中心化合物[43-46],可再经不同分支酶催化生成多种生物碱如利血平、文多灵(vindoline)、喜树碱(camptothecin)、长春碱(vinblastine)、奎宁(quinine)等[44]STR1是萜类吲哚生物碱次生代谢合成途径中关键的限速酶,STR1基因的过表达能提高生物碱水平[44-46]STR家族中目前只鉴定出了STR1[44],其活性中心特异性的催化位点是Glu309[44]

4.1.2  异胡豆苷糖苷酶(strictosidine glucosidaseSGEC 3.2.1.105  异胡豆苷在SG的作用下脱去糖基形成1个开环、不稳定的糖苷配体(aglycone),该配体可进一步形成大量吲哚和喹啉类生物碱结构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夹竹桃科(Apocynaceae)、茜草科(Rubiaceae)、马钱科(Loganiaceae)植物中[43,46-47]SG活性中心特异性的催化位点是Trp388[43]

4.1.3  聚精液素醛酯酶(polyneuridine aldehydeesterasePNAEEC 3.1.1.78 聚精液素醛(polyneuridinealdehydePNA)是阿吗灵合成途径中的第1个生物碱,具有C-10单元的sarpagan结构。PNAPNAE的酯水解作用生成聚精液素醛酸,再自发脱羧形成具有C-9单元ajamlan骨架的异维西明(16-epi-vellosimine)。异维西明是合成阿吗灵型生物碱的前体,异维西明异构化形成的维西明是合成蛇根精型生物碱的前体,故此步反应是阿吗灵型生物碱和蛇根精型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分叉点,这也决定了PNAE是阿吗灵生物合成的关键位点,控制下游生物碱的合成方向,PNAE的反应速率对阿吗灵的合成代谢起了关键的调控作用[45-46]PNAE属于α/β水解酶超家族,具有高度的底物特异性[46]

4.1.4  维诺任碱合酶(vinorine synthaseVSEC 2.3.1.160  具有蛇根精骨架的异维西明经依赖于乙酰辅酶AVS催化生成具有阿吗灵骨架的维诺任碱(vinorine),是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最后1个闭环反应,是蛇根精型和阿吗灵型生物碱合成代谢中的关键酶,属于酰基转移酶BAHD超家族[45-48]

4.1.5  萝卡辛糖苷酶(raucaffricine glucosidaseRG EC 3.2.1.125  RG催化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支链反应,萝卡辛(raucaffricine)在RG作用下脱糖基生成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主链上的中间产物萝芙木勒宁(vomilenine)。萝芙木勒宁再经水解和吲哚氮位甲基化的2步还原生成最终产物阿吗灵[43,45-47]RGSG一样同为β-葡萄糖苷酶,但RG的底物特异性小于SGRG活性中心特异性的催化位点是Trp392,是区分底物是萝卡辛还是异胡豆苷的关键,其邻近的Ser390位点导致Trp392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形成了植物中典型的葡萄糖苷酶构象[46]

4.1.6  霹雳萝芙木碱还原酶(perakine reductasePREC 1.1.1.317  PR催化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支链反应,具毒性的醛类生物碱霹雳萝芙木碱(perakine)在有NADPH辅酶时经PR催化还原为醇类生物碱raucaffrinoline[49-50]PR属于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超家族,其序列中含有AKR特征性的四分体功能性氨基酸(Asp52Tyr57Lys84His126[50]

4.1.7  维诺任碱羟化酶(vinorine hydroxylaseVHEC 1.14.13.75  Dang[51]分析了蛇根木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VH,认为这是一种细胞色素P450酶且具有双重催化特性,不仅将维诺任碱羟基化生成萝芙木勒宁,而且将萝芙木勒宁非氧化异构成霹雳萝芙木碱,故可用来控制生物碱合成途径的分支反应。

目前,这7个关键酶是蛇根木阿吗灵生物合成途径中研究的热点,它们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位置见图1。这些酶也是药用植物代谢工程的候选靶点,比如最常用的STR基因,其表达水平与MIA的量直接相关[52]

萝芙木MIA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克隆和得到基因全长、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定位、体外异源表达蛋白、纯化、定点突变、结晶、酶与底物或辅因子复合物三维结构表征、活性位点构造、底物特异性及抑制剂作用机制、转基因以调控活性成分积累及研究活性成分在植物体内的时空表达特性等方面[43-50,52-53]。这些研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研究系统发育与进化、应用酶修饰对酶进行改造、调控生物代谢方向、合成新的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等具有重要意义[44,52-53]

4.2  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转录因子和转录组的研究

在与萝芙木有相同MIA合成途径的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L.)G. Don中发现,STR的启动子区域有1个短序列的响应元件JEREjasmonate and elicitor-responsiveelement),在茉莉酸诱导时,转录因子ORCA2ORCA3都能分别与JERE相互作用,激活STR基因的表达ORCA3能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故被认为在萜类吲哚生物合成中起核心调控作用。其他的转录因子如CrBPF1在诱导子存在时也能与JERE相互作用从而激活STR基因的表达;在STR启动子区有1个临近JERE的顺式作用元件G-box,转录因子CrGBF1CrGBF2能与G-box结合抑制STR的基因表达,另1个转录因子CrMYC2也能与STRG-box结合,茉莉酸能诱导CrMYC2的表达,但CrMYC2STR基因表达的作用未知[54]。在长春花中还发现一类锌指蛋白转录因子ZCT,可以结合在STR启动子的不同区域,也能抑制ORCAs蛋白对STR启动子的激活,从而抑制MIA的积累[55]Prakash[56]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从蛇根木已知核苷酸库中筛选鉴定出了15个微RNAmicroRNAsmiRNAs),预测了其调控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miRNAs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尤其是对能产生高药用价值的生物碱和花青素等的次生代谢合成途径有调控作用,可作为一种代谢工程工具调控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目前还没有萝芙木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的信息,萝芙木的转录组分析仍然以蛇根木为模式生物。Góngora-Castillo[57]经过大规模转录组测序和从头组装,鉴定出了蛇根木的99 637个转录本,其中有41 405unigene;功能注释比对分析表明大约有83.9%84.5%81.8%的蛇根木转录组序列与UniRef100数据库、Pfam结构域数据库、拟南芥蛋白组数据库类似,同时对13 639个代表性转录本进行GO Slim术语分析,在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方面得到与拟南芥全蛋白质组相似的分类类群;此次转录组分析还检测到了Genbank中蛇根木的全部74个核苷酸多肽序列,而且大部分是全长或近全长序列;聚类分析表明处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同一组织(如木质化的茎、上部的茎、色素化了的茎)基因表达丰度相近;转录组数据的质量用已知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蛇根木MI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几个关键酶(如STRSGVSRGPR等)的基因在花、叶、茎中的表达模式一致。转录组分析不仅提供了可供有效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全长序列,对今后进一步挖掘和鉴定MIA代谢途径的其他未知基因也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可行性。

Corbin[58]建立了蛇根木、四叶萝芙木的烟草脆裂病毒载体(tobacco rattlevirus vectors)介导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desaturase)基因沉默技术,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的限速酶之一,该基因沉默导致的叶片光漂白可用于检测基因沉默的效率,这种用基因枪将病毒载体导入植物的基因沉默技术可用来识别和表征萝芙木属单萜吲哚生物碱合成过程中的基因。

5  结语与展望

萝芙木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国际上对萝芙木药理活性的研究目前仍以新药开发尤其是重病防治为主,除了进一步对传统的蛇根木加以开发利用外,催吐萝芙木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抗血吸虫、抗丝虫病、抗癌、抗糖尿病等方面展现了潜力,也使得催吐萝芙木成为了继蛇根木之后的研究热点,但这些研究还是以科研为主,少见有上市的药品;此外,对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仍以蛇根木中阿吗灵的生物合成途径为主,且偏重酶学分析,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总体来说,除了要加强萝芙木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外,借鉴长春花的基因组和相关MIA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成果[59],进一步研究关键酶和基因的功能,阐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以更好地调控药用有效成分的合成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相比丹参、三七、灵芝、重楼、甘草、金银花等传统中药,萝芙木不属于名优药材,国内对萝芙木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仍多集中在开发利用萝芙木资源、分离鉴定活性成分、传统的药理活性分析、栽培种植管理等方面,对于药理活性研究中的新药研发和重病防治等领域还很少涉及,也没有明确和系统的有效成分结构和分类信息数据;对于MIA生物合成途径,除了酶学研究上有部分进展外,也很少涉及到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组、转录组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的物种也以本国产的云南萝芙木、海南萝芙木、红果萝芙木等为主,对国际上常用的蛇根木和催吐萝芙木的药用价值开发研究不够;这些问题都将是未来我国萝芙木研究的重点。对萝芙木研究需要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拓展和加深研究内容,以促进萝芙木市场和医药行业的发展。

志谢:凌征柱教授给予本文指导。

参考文献(略) 

来  源:陈晓英,郭晓云,李  翠,李  莹,姚绍嫦,张占江,蓝祖栽. 萝芙木属植物药理活性和单萜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19, 50(8):2004-2012.

Responses

评论已关闭。